服务热线
010-6756 6879
简要描述: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
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施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逐步的提升,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担接受的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电气、电子、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都存在广泛的应用,其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铜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电气、电子、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都存在广泛的应用,其发展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铜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全球铜资源丰富但集中度较高,截至2023年,全球已探明铜矿资源储量10亿吨,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秘鲁、俄罗斯、刚果(金)等国家,五大资源国控制了全球约57%的铜矿资源量。中国铜矿储量4100万吨,仅占全球4%,却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约占全球消费量的一半。
从产量来看,2024年中国精炼铜产量世界第一,达到1364.4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精炼铜产量将达到1473.7万吨。2024年中国铜材产量达2350.3万吨,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3%,2025年中国铜材产量预计将达到2433.3万吨。
铜的需求呈现多元化态势,电力行业是铜的最大下游应用领域,2022年,电力行业耗铜量占铜总消耗量的比重达48%;家电行业次之,占比为14%;其余依次为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电子行业,占比均在9%至10%之间。
国内电网建设对铜需求的拉动作用显著,2023年,国家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达5275亿元,同比增长5.3%;2024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超21%。从全球视角看,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推进电力系统的更新与改造,如美国能源部(DOE)宣布在5年内投资105亿美元推动电网转型;欧盟“欧洲电网行动”计划在2030年前新增5840亿欧元的投资。
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铜需求的增长,在新能源领域,风电、光伏单位装机耗铜量是传统能源发电耗铜量的2倍至5倍。以电动车为例,其用铜量为燃油车的4倍。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同样是耗铜大户,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热潮直接拉动了铜消费。在算力与电力叠加效应下,铜消费年增速或达4%至5%,远超2%的历史均值。
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尽管我国铜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铜矿对外依存度达80%,国际铜价波动加剧成本风险。
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我国铜产业绿色发展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低,亟需加快推进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提升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国际竞争加剧:中国铜材产量占全球40%以上,但高端市场仍被美日德企业主导,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铜加工行业企业数量多,中小企业数量为主,顶尖厂商的数量少,行业集中度较低。我国铜加工顶尖企业有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其产量规模较大;相比之下其他代表性企业的铜加工材的产量规模则较小。
在铜矿开采和冶炼领域,也存在众多企业,包括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竞争优势。例如,紫金矿业铜矿资源优势明显,截至2023年底,紫金矿业铜矿资源量高达7456万吨,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紫金矿业矿产铜产量为100.73万吨,是我国唯一一家矿产铜产量突破100万吨以上的企业。洛阳钼业铜矿资源量为3464万吨,排名第二;2023年矿产铜产量为41.95万吨。中国中铁矿产铜产量为30.3万吨,排名第三。
我国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江西、内蒙古以及云南等地,合计占比超过60%。此外,安徽、黑龙江、甘肃、新疆和山西相较于其他省份也有较为丰富的铜矿资源,以上省份铜资源储量合计占我国总储量的90%以上。
中国铜冶炼产业正向沿海和资源地区聚集,除目前传统的江西、山东、安徽、甘肃、云南等传统5大冶炼基地外,福建、广西已逐渐成为新的铜冶炼重要省份。2023年,江西省产量占比最大,规模达198.5万吨,占比为15.28%;其次为山东省,产量规模为149.9万吨,占比14.07%。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铜行业将向高端化方向发展。高精度铜箔(用于锂电池)、铜基复合材料(散热器件)等高端铜材成为研发重点,政策支持国产替代。例如,半导体用铜合金等高端产品的研发,有望打开高端市场,毛利率可提升至30%以上。
铜产业正在加快绿色低碳智能采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些技术旨在提高矿山采选的效率和环保性能,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在铜冶炼和加工环节,也将逐步实现智能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绿色转型已成为铜产业的必然选择。我国铜产业将通过支持绿色化改造升级和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两项措施,提升产业内生动力和竞争力。例如,推广铜鍍连续吹炼技术,以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减少碳排放量为目标。预计到2025年底,铜冶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占比将达到50%。
铜行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加强国际合作至关重要。我国铜产业已积极参与国际铜产业项目开发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强化互利共赢理念,带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标准、服务等共同“走出去”,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
为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要以创新为根本动力,提升铜原料保障能力,规范产业高质量发展秩序,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上下游协同,促进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铜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中国的氧气底吹炼铜、“双侧吹”+多强顶吹连续炼铜等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未来,铜产业将继续积极开展高性能铜合金材料的制备研发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这些新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抵抗腐蚀能力,能够很好的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从长期来看,全球经济复苏、新兴市场增长、绿色转型等因素将继续推动铜需求的增长。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铜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对铜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同时,循环经济的发展也将促进再生铜产业的壮大,再生铜占比将从当前的35%提升至2030年的50%,降低对进口铜矿的依赖。
综合以上因素,铜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具备比较好的发展的潜在能力。然而,投资者也必须要格外注意市场波动的风险,如地理政治学风险、贸易政策变动、供应端挑战等。企业应依据自己的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如长期持有、短期操作、多元化配置等。
(本文核心观点及数据模型源自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如需获取完整数据图表及定制化战略建议,请点这里就可以看《2024-2029年中国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
牛宝平台靠谱吗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兴华大街绿地财富中心B座701室Company Address: Rm701, Building B,Greenland Group,Xinghua Street, Daxing District,Beijing, China 电话:010-6756 6879 邮箱:z512008@163.com
关注我们